史威登堡神学著作

宇宙星球 #73

73.教导灵也贴近他

73.教导灵也贴近他们左侧,只是更往前。这些灵人也指责他们,但较为温和,然后教导他们当如何生活。他们看上去同样黑黑的,但不像前者那样如同乌云,而是像披上麻布。

他们被称为导师,前者被称为惩罚者。当这些灵人出现时,天使灵也会出现。他们坐在头部,以自己的方式充满它。天使灵的存在被感觉为一种柔和的呼吸,因为他们唯恐任何人因他们的靠近或流注而受到一丁点疼痛或焦虑。他们控制惩罚灵和教导灵,防止前者对此人造成的伤害超出主的许可,并要求后者讲说真理。

当一个惩罚灵与我同在时,天使也在场,不断使我的脸保持欢笑,使我嘴唇周围的区域向前推挤,我的口微微张开。当主允许时,天使很容易通过他们的流注做到这一点。他们说,他们的同在使得他们星球的居民就具有这种面部表情。

属天的奥秘 #4931

关于与大人的对应关系

关于与大人的对应关系(续)
此处关于手、臂、脚、腰与大人的关系
4931.前面早已说明,整个天堂都与一个人及其各个器官、肢体、脏腑有相似之处。还说明,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天堂与主有关;事实上,主是天堂全部中的全部,以致严格来说,天堂本质上是从主所接受的神性良善与神性真理。因此,天堂划分众多区域,可以说和人的脏腑、器官、肢体一样多,并与这些也有一种对应关系。除非人与天堂,并通过天堂与主具有这样一种对应关系,否则人片刻不能存活。所有这些事物都通过流注彼此保持联系。
不过,所有这些区域都与两个国度有关,即属天国度和属灵国度。属天国度是大人里面心脏的国度,属灵国度是肺脏的国度。和在人里面一样,这心脏和肺脏在大人的每一个部分中占据主导地位。这两个国度以神奇的方式结合起来;这种结合就体现在人里面心脏与肺脏的结合,以及它们在各个肢体和内脏的运作的结合中。
当人还是一个胚胎,或尚在子宫里时,他处于心脏的国度。不过,一旦从子宫里挣扎出来,他就进入肺脏的国度。然后,他若通过信之真理肯让自己被引入爱之良善,那么就会从大人里面的肺脏国度返回到心脏国度。因为他由此第二次进入子宫,并再生。这时,这两个国度会再次在他里面结合,不过次序却是颠倒的。因为之前,他里面的心脏国度在肺脏的控制之下,但现在肺脏国度在心脏的控制之下。也就是说,一开始信之真理在他里面掌权,但后来仁之良善在他里面掌权。因为心脏对应于爱之良善,肺脏对应于信之真理(3635, 3883-3896节)。

属天的奥秘 #2027

2027.“随从你的

2027.“随从你的种”表示祂要把它们赐给那些信祂的人。这从“种”的含义清楚可知,“种”是指信(参看1025, 1447, 1610节),事实上,是指仁之信(参看379, 389, 654, 724, 809, 916, 1017, 1162, 1176, 1258节)。那些将功德置于其生活行为的人都没有仁之信,因而不是此处所说的“种”,因为他们在这样做时想因自己的公义,而非主的公义得救。他们缺乏仁之信,也就是缺乏仁爱,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:他们把自己摆在他人之前,因而关注自己,而不是关注他人,除非他人服侍自己。他们要么蔑视、要么憎恨那些不愿服侍自己的人。因此,他们通过自我之爱而与同伴分道扬镳,永远不会走到一起,以这种方式摧毁天堂的东西,即相爱,而相爱是天堂的支柱。因为天堂本身,以及它的整个良好友谊与和谐一致都在相爱中存在并持续存在。在来世,凡破坏和谐一致的东西都反对天堂本身的秩序,从而促使整体毁灭。这就是那些将功德置于其生活行为,声称公义是自己的之人的性质。
来世有很多这样的人。有时,他们的脸发光,就像小火把;但这是因为自我称义所产生的幻火;事实上,他们是冰冷的。有时,人们会看见他们到处奔跑,试图从圣言字义来证明自我功德,因为他们憎恨属于内义的真理(1877节)。他们的气场是关注自我的气场,因而毁灭所有不视自我为某种神明的观念。从许多这样的人一起发出的气场具有如此的破坏性,以至于那里只有敌意和对立,因为当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渴望,即渴望被服侍时,他会从心里杀害其余的人。
其中一些人就在那些声称自己在主的葡萄园里劳碌的人当中;而与此同时,他们不断把心思转向如何增进自己的名声、荣耀和高位,甚至物质利益,直到想在天堂成为最大的,事实上被天使服侍。与自己相比,他们从心里蔑视他人,因此不是充满天堂所在的任何相爱,而是充满自我之爱;他们将天堂置于自我之爱,因为他们不知道天堂是什么。关于这些人,可参看前文(450-452, 1594, 1679节)。他们就属于那些想成为在前的,却成了在后的之人(马太福音19:30; 20:16; 马可福音10:31)。他们也是那些声称奉主的名说预言,行许多异能的人,但主却对他们说:“我从来不认识你们”(马太福音7:22-23)。
那些出于单纯的心以为自己赚得天堂,过着仁爱生活的人则截然不同;这些人没有被自我之爱迷惑,因此与自己相比,没有蔑视他人。他们将赚得天堂视为一种应许,很容易承认这是出于主的怜悯,因为这种承认是仁爱生活的自然结果,仁爱本身热爱一切真理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

目录章节